大型企业年会策划方案(如何开好一个会议?)

大型企业年会策划方案(如何开好一个会议?)

会议”其实并不需要开会。

8. 会议开始后,发起人要主持会议,保证会议要有产出。

为了保证会议有产出,会议发起人需要把控会议节奏,聚焦于会议主题。
与之相对的,要避免会议跑题,尤其要注意不要被比你职级高的人带偏,因为会议发起人就是这场会议的领导者,你应该是最熟悉这场会议前因后果的人,你最有发言权。
把控会议节奏的另一个作用是使会议在原定时长内结束,比如会议原定为 1 小时,那么主持人就要确保会议在 1 小时内结束,避免占用他人更多的时间 —— 这也是「以用户为中心」的体现,如果把会议看作一个产品,会议参与人就是这个产品的用户。

9. 如果以上工作没做好,会议已经发起了,那么会议发起人需要及时明确以上需要沟通的问题,并接受他人任何合理的建议。
10. 会议结束后,要有可指导下一步动作的会议结论。

没有明确结论的会议都是无效的。正常情况下,会议需要得出明确的下一步计划,但也有可能会议开得并不好,这种情况下仍然要明确下一步动作是什么,使事情得以正常推进下去。

例如,这个会议的议题是讨论如何执行 A 方案,但会议讨论后发现执行 A 方案之前需要先执行 B 方案,因为 B 方案是 A 方案的前置条件。这时,原来的议题(执行 A 方案)并没有得出明确的下一步计划,但明确了下一步动作:执行 B 方案,那么这个会议也是有效的。
这种情况下,这个会议根本不需要开,会议发起人在会前通过和他人充分沟通大概率就可以得出这个结论,所以很多低效或者无效的会议,都是沟通不足导致的。

11. 会议所属的项目结束后,还要对会议文档进行归档。
为什么一个会议要做这么多工作?因为这就是知识管理,通过持续的知识沉淀,知识库的边际成本会越来越低,员工可以从中获取非常多的信息,极大地降低沟通成本,从而提高组织效率。
12. 应该允许一部分会议没有效率,但只是少部分。

对于问题比较复杂、信息非常分散且有必要发起的会议,比如战略务虚会、读书会等,这种情况下,如果不能有效搜集各种信息,就有可能会做出错误的决策,而且如果要求每一个提出问题的下属,都要提出有价值的回答,就会抑制员工讲话的积极性。

对此,应该允许一部分会议没有效率,而不是立刻得出结论。比如可以设置,会议的前半部分时间是解决问题的时间,用于处理要紧的事情,进行决策和布置任务,会议的后半部分时间,则用于讨论那些不那么紧急的事情,用来闲聊,启发一下大家的思考。
会议的后半部分时间里的闲聊,虽然是务虚,没有结论,但这次务虚的内容,一定要是下一次会议要决策的内容,不能只是闲聊。也就是说,后面的时间要为下一次会议打基础。

还有观点认为本文档提倡的开会方式可能会限制创造力,但这也看公司的发展阶段。

以微软举例。长期以来,微软都以激烈的内部竞争著称,过去微软开会时,每个人都要做好准备,这意味着在会议开始就要准备好正确答案。比尔·盖茨和史蒂夫·鲍尔默都采用这样的方式,但这也限制了发散性思维。而在纳德拉领导下,微软建立了更加包容开放的庆典,并创造了更高的市值。
但问题是,纳德拉领导下的微软已经是一个成熟的公司,人才密度很高,这是多元包容庆典的前置条件,对于创业公司而言,人才密度低,多元包容并没有太大的意义,效率更加重要。

以上。

时间:2023-1-14 编辑:网友投稿

推荐文章

13608068886 发送短信