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们的节日元宵节专题活动总结

我们的节日元宵节专题活动总结

 

  【1】我们的节日元宵节专题活动总结

  农历正月十五上午,我们的节日.元宵系列活动之一——“龙腾狮舞闹元宵”活动在蒲江热闹上演,欢快喜庆的狮龙灯和金猴闹春、铿锵有力的威风锣鼓、非物质文化遗产“幺妹灯”、趣味无限的“鸡公车”、茶乡歌舞成佳茗缘……一个个精彩节目将活动推向一波又一波的高潮。

  本次活动由四川省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、成都市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、成都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指导,由中共蒲江县委宣传部、蒲江县文体广电新闻出版旅游局及川报全媒体集群四川在线、四川新闻客户端、川报观察客户端、四川日报微博微信共同主办。

  街头巡游:方阵独具特色 展示各地风采

  当天上午9时10分,上千名蒲江群众组成的方阵从蒲江文化艺术中心出发,沿桫椤路、朝阳大道、鹤山北路,巡游至蒲江世纪广场。记者在现场了解到,参加巡游的群众当中,年纪最大的已经70多岁,年龄最小的则只有3岁,他们纷纷穿着具有地方特色与民族风情的表演服装,通过亲手制作的道具,展示出蒲江老百姓昂扬自信的精神风貌,地方特产、非遗文化等元素也贯穿始终。

  巡游队伍中,蒲江西来古镇组成的方阵独具特色:10位小伙子手推“鸡公车”,各载着一个姑娘,扮相可爱。西来古镇是著名的川西历史文化名镇鸡公车”原是农村常见的交通工具,如今已成为川西民俗文化的一个符号。

  蒲江甘溪镇组成的方阵,排头的是一个硕大的水壶模型。参演人员告诉记者,这叫做“双流壶”,是甘溪古镇千年古窑明月古窑的特色产品,距今已有上千年的历史。

  蒲江长秋乡在巡游中组成的方阵,选用了两个道具:丑柑和斗笠。参演人员说,丑柑是当地的特产,远销国内外。斗笠则是农作时,特别是收获时的工具,这样的表演,是希望来年的收成更好,卖得更好,让果农们都过上好日子。

  从蒲江文化艺术中心到世纪广场,短短几公里的城市道路两边,满是关注巡游活动的当地居民和外地游客。来自成都的游客张女士表示,她是第一次来到蒲江,第一次看到了如此热闹的巡游活动过年的气氛特别好,这个元宵节很特别,看到了许多蒲江的特色元素!”

  集中展演:传承非遗文化 渲染节日气氛

  巡游活动结束后,位于蒲江世纪广场的主会场更加热闹,现场被观众围得水泄不通。一句“俺老孙来也”的音乐声中,美猴王领着小猴子们前来闹春,拉开当天展演活动的序幕。美猴王一时抓耳挠腮、一时连续后空翻,精彩的表演也让从蒲江各乡镇赶来的群众拍红了巴掌。展演活动刚开始,现场的气氛就达到了一个高潮。

  随后,15只蒲江本地的传统民俗文艺队伍依次登场,带来一个又一个的精彩表演,把新春的喜庆推向高潮,让当地群众在喜迎新春的热闹氛围中,享受传统民俗文化盛宴,体验浓烈醇厚的传统年味儿。

  蒲江大塘镇带来的“幺妹灯”表演,规模宏大,立意新颖,时而是优美的现代舞蹈,时而又是传统的戏曲唱腔,引来现场观众的阵阵掌声。“幺妹灯”是蒲江首批入围成都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民俗文化,起源于盛唐,距今已有千余年的历史,素有川剧活化石、川西二人转之称。在展演活动中,大塘镇居民组成的表演队伍,用舞蹈、戏哥结合的新形式,将传统“幺妹灯”的元素完美融合其中。

  11时30分,展演活动正式结束,经过评委们的打分,大塘镇带来的非遗文化“幺妹灯”表演荣获一等奖,评委也对成佳镇带来的《成佳茗缘》等节目给予高度评价。

  蒲江县文体广电新闻出版旅游局副局长何敏介绍,龙腾舞狮闹元宵活动是蒲江县的群众文化活动品牌,已连续举办了10年。何敏表示,蒲江有很好的民俗传统和文化底蕴,举办此项活动可以很好地传承。蒲江人民在物质生活上已渐渐富裕,活动的举办可以丰富群众的精神生活。今天还邀请了身边的劳动模范和道德模范观看节目,目的是为了传递信心,让群众向身边的好人学习。

  【2】我们的节日元宵节专题活动总结

  元宵是中国农历新年的第一个月圆之夜,也是老百姓心中的团圆之夜。千百年来,这样一个春寒料峭的夜晚,一直在万家灯火的烘托中温暖着人们的心。元宵节,又称“上元节”“元夕节”或“灯节”。有学者称,除夕是家庭的节日,而元宵节则是社会的节日。按照中国民间的传统,人们在这个节日里要吃元宵、观彩灯、猜灯谜,旧时的青年男女还会借上街赏灯之机相约聚会。传统节日中的这些生动画面,通过文人画家的精笔妙墨一一为我们留存下来。

  关于元宵节的诗词很多,广为人知的有两首。一首是辛弃疾的《青玉案·元夕》,其中熟在人口的名句是:“众里寻他千百度,蓦然回首,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”。还有一首是欧阳修的《生查子·元夕》:

  去年元夜时,花市灯如昼。

  月上柳梢头,人约黄昏后。

  今年元夜时,月与灯依旧。

  不见去年人,泪湿春衫袖。

  去年今年,仿佛只隔了一夕的光景,却已物是人非,令人生出无限的怅惘与感伤。这首词中的两个名句后来都成了名画,一幅是丰子恺所绘《月上柳梢头》,另一幅是方人定画的《花市灯如昼》。

  作家老舍把老成都的元宵节看作是“新年的高潮”:“除夕是热闹的,可是没有月光;元宵节呢,恰好是明月当空。元旦是体面的,家家门前贴着鲜红的春联,人们穿着新衣裳,可是它还不够美。元宵节,处处悬灯结彩,整条的大街像是办喜事,火炽而美丽。”成都画家于大武以国画的笔法,再现了老舍笔下的元宵节——男男女女都出来踏月、看灯、看焰火;街上的人拥挤不动。家中也有灯:走马灯——原始的电影——宫灯、各形各色的纸灯,还有纱灯,里面有小铃,到时候就叮叮的响。

  “天下上元,灯烛之盛,无逾闽中。”福建是闹元宵花灯闹得最讲究也最热闹的地方之一,一些地区的古老习俗一直保存至今。比如说,过去一年中嫁给当地人的新娘子,即使是在小两口都生活于外省的情况下,元宵节的时候也要赶回婆家去,穿上嫁衣坐在新房里给人看。一些地方还会举办游灯活动,人们组成长不见尾的队伍提灯巡游,所到之处,家家户户放鞭炮、点红烛迎接。作家冰心的老家位于福州有名的灯市南后街,她说,在福州方言里灯”与“丁”同音添丁”是句吉利话,所以送灯一般要多送。福建民俗画家陈友荣画了《精心制作彩灯》《闹元宵》《闹元宵之二:拍狮》《闹元宵之三:舞龙灯》等一系列节俗画,其《元宵南后街观灯》中人头攒动的热闹景象可以说是让人过目难忘。

  古代的节令画或年节画中,关于元宵节的有元宵图、上元图、观灯图等不同名目。存世的宫廷作品有中国国家博物馆收藏的《宪宗元宵行乐图》、故宫博物院收藏的《乾隆帝元宵行乐图》等。这类图画已成为后世学者从事学术研究的重要参考资料,沈从文编著的《中国古代服饰研究》即收有明代宫廷画家绘制的《宪宗元宵行乐图》。故宫博物院收藏的《乾隆帝元宵行乐图》,描绘了乾隆皇帝与皇族子弟们在宫苑内庆贺元宵节的情景,图中乾隆皇帝坐在楼阁上,安详地目视着皇族子弟们庆贺元宵节。据专家分析,图中人物的画像应是由擅长写实画的意大利画家郎世宁所绘,图中的屋宇、树石背景则由中国画家补绘。据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保存的《造办处各作成做活计清档》记载,乾隆二年,太监毛团曾两次传旨,着唐岱、郎世宁、陈枚、沈源合画大幅元宵图。乾隆时代的图文书册《太平欢乐图》中也收有《元宵灯市》《元宵吃圆子》等年节图画。《太平欢乐图》为四川画家方薰所绘,通过曾任刑部主事的金德舆进呈内廷,曾受到乾隆皇帝的嘉奖。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的《升平乐事图》整册描绘贵戚豪门中仕女孩童庆赏元宵的图景,包括赏灯、玩灯等诸多画面。

  民间创作的年画中与元宵节有关的也很多。从清朝末年的杨柳青年画《庆赏元宵》,到“文革”前的新年画《做花灯》,再到改革开放后的《闹元宵花灯放异彩》,一路走来,呈现的是完全不同的时代景象。《做花灯》由河北画家王宇文创作于1964年,现藏于中国美术馆,画面上一只大红灯笼给人印象颇深,上书“人民公社好”几个大字。20年后的1984年,成都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了《闹元宵花灯放异彩》,画面上大放“异彩”的,不仅仅是形制各异的花灯,还有人们的衣着服饰和精神面貌。传统的灯屏画也被视作年画的一种,画于灯屏纸或绢纱上,四张一组,粘贴于方灯之四面,是元宵节的应时佳品。灯屏画的内容多取材于戏曲或历史故事,如“孝行感天”之类,有的画面上还有灯谜。作家冯骥才说过,在这特定的迎新之日,人们心里全是理想的图景。如果想知道中国农民千百年来的梦想,就去看他们的年画。他们都已经画在画上了。

  元宵节一过,民间传统意义上的春节就算是真正地结束了。盼了一年的好光景,这么快就过去了,就像精心准备了半天的团圆饭,一根烟的工夫就呼噜呼噜地吃完了。让人感到安慰的是,转过年来就是一个崭新的春天,和暖的春风已在不经意间来到了身边,报纸上的栏目“四季中国·冬”已经变成了“四季中国·春”,接下来,大地将会生出新绿,万紫千红的景象即将纳入我们的镜头。是的,元宵过了,春天来了。

  【3】我们的节日元宵节专题活动总结

  日前,三明市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办公室下发通知,对20xx年春节、元宵节期间广泛开展“我们的节日”主题活动进行部署,要求各地各部门结合实际,积极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,促进文化大发展、大繁荣,活跃节日期间群众文化生活,营造喜庆的节日气氛。

  一、充分认识开展“我们的节日”主题活动的重大意义

  以传统节日为契机,深入开展“我们的节日”主题活动,对于增强民族凝聚力和认同感、引导群众继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,促进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、大繁荣,进一步建设文化强国,满足群众不断增长的文化需求,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。各地各部门要从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高度,广泛深入组织“我们的节日·春节元宵”主题文化活动,进一步引导人们把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与破除迷信、移风易俗结合起来;与传播现代文明理念、讲文明树新风活动结合起来,积极营造尊重传统、崇尚科学、文明和谐的良好社会氛围。

  二、广泛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

  坚持因地制宜、就近就便,贴近群众、贴近生活的原则,精心设计活动载体,大力开展形式多样、丰富多彩、特色鲜明的群众性文化活动,深入挖掘和弘扬春节、元宵节的文化内涵。充分利用城区文化宫、青少年宫、体育场馆、图书馆、公园广场及乡村文化站、文化室、文化中心户等宣传文化阵地,组织民俗展示、体育健身、歌舞表演、联欢联谊、灯谜灯会、书法棋艺、美术摄影等文体活动,不断丰富群众节日文化生活。组织广大文艺工作者深入城乡基层特别是苏区、老区,开展公益性文化惠民服务活动,把欢乐送到千家万户。组织结对共建、军民共建、警民共建等活动,发挥机关、部队、学校、企业等单位的文化资源优势,帮助基层、社区、乡村文艺骨干编排节目,组织文化联谊,使人们在参与中抒发情感、愉悦身心。

  三、积极开展送温暖献爱心活动

  以道德模范、“身边好人”、生活困难群众为重点,组织各种关爱活动。积极开展向道德模范和“身边好人”拜年慰问走访、座谈联谊活动,组织他们参加当地的各种节庆和文艺联欢活动,大力宣传他们的先进事迹和崇高品德,体现党和政府对他们的关怀。有关部门和各级文明单位要主动慰问孤寡老人、残疾人和低保户,推动惠民措施的落实,帮助解决生活中的实际困难,让他们过一个舒心、开心、温馨的传统节日。

  四、进一步开展志愿服务活动

  广泛发动市民群众参与形式多样的志愿服务活动,传递亲情友情,传播文明风尚。动员志愿者以结对帮扶的形式,为空巢老人、留守儿童和残疾人提供生活照料和精神慰藉等服务,让他们心情舒畅、快乐过节。以城市农民工为重点,组织志愿者开展关爱农民工维权活动。开展关爱留守农民工活动,以送祝福、送亲情、送文化、送平安、送健康为主要内容,让留守打工地域过年的农民工在异地他乡度过一个喜庆温馨的春节。

  五、积极营造舆论氛围

  各类媒体加强“我们的节日·春节 元宵”主题活动的宣传报道,通过新闻报道、专题专栏、专门网页、公益广告、手机短信等形式,及时报道各地开展主题活动的进展情况,多侧面、多角度地宣传介绍我市各地春节、元宵节相关民俗知识,传播文明和谐、喜庆节俭的节日理念,让越来越多的人喜爱传统节日、过好传统节日。

时间:2021-9-2 编辑:庆典策划

推荐文章

13608068886 发送短信